經過10年“追逐”,歐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測器“羅塞塔”12日向目標彗星的彗核發射著陸器“菲萊”,以便更直接地探索彗星。
  只是,經歐航局證實,著陸後的“菲萊”並未按計劃牢牢固定在彗核錶面,為日後取樣工作設置了不少障礙。
  儘管“菲萊”前途未卜,歐航局還是為之振奮,因為它是人類首個成功著陸彗核錶面並傳回數據的探測器。
  著陸未如預期
  “追星使者”“羅塞塔”2004年發射,耗資約10億美元。一些媒體把“羅塞塔”的探測任務形容為“一場賭博”,耗資不少、旅程坎坷。
  今年8月6日,它終於抵達了目標彗星“67P /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以下簡稱67P)。本月12日,“羅塞塔”向67P的彗核發射“菲萊”則標志著探索逐步深入。
  “菲萊”沒有推進器,離開“母體”“羅塞塔”後以每小時3 .5公里的速度做自由落體運動,耗時7個小時才抵達了彗核。由於從地面控制中心發送的指令至少需要28分鐘才能抵達“羅塞塔”,“菲萊”登陸彗核的過程完全按照事先設定的程序完成。
  歐航局分管“菲萊”登陸任務的負責人斯特凡·烏拉梅茨在登陸完成幾小時後告訴媒體記者:“或許今天我們不止登陸了一次,而是兩次。”
  歐航局說明,按計劃,“菲萊”著陸後,兩個類似魚叉的觸手應該牢牢抓住彗核冰面,從而固定自身。但這一過程沒有如期完成,“菲萊”可能著陸在一處較軟的錶面或者輕輕彈起、又落了下來。
  烏拉梅茨說:“但願,‘菲萊’能留在(彗核)錶面,讓我們能繼續科學探索。”
  擔心飄回太空
  “菲萊”重100公斤,大小如同一臺電冰箱,攜帶了10個科學儀器。它的預定任務之一是鑽入彗核錶面,取樣研究彗核中的同位素和複雜碳分子。
  現階段,“菲萊”已經傳回了“大量數據”,包括“菲萊”在分離不久後為“羅塞塔”拍攝的照片。在大約7小時的降落過程中,“菲萊”測量了彗星周圍環境併在著陸前拍攝照片。
  但由於它的“魚叉”沒有抓住彗核錶面,現在歐航局的專家正在努力想辦法,確保它不會再次飄回太空。烏拉梅茨說,“菲萊”的命運現在還不明朗。
  參與“羅塞塔”項目的法國天體物理學家菲利普·戈東擔心,如果“菲萊”沒有固定自身,就難以展開鑽孔取樣。“不過,‘菲萊’好像翻了過來,狀態看似穩定。”
  “菲萊”項目主管保羅·費里說,“菲萊”自帶的電池只夠它運轉64小時。此後,它不得不依靠太陽能充電,每天工作1小時。
  新華社特稿 杜鵑
  特寫
  歐航局:“名留青史”
  “我的新地址:67P!”
  12日下午,歐洲航天局彗星著陸器“菲萊”踏上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錶面,第一時間用18種歐洲語言在其微博賬號上留下了自己的新地址。
  儘管前途未卜,但“菲萊”成功著陸至彗核錶面並傳回數據尚屬人類首次。
  歐航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說:“對人類文明而言,這是一大步。我們率先完成這項任務,這將名留青史。”
  同樣在歐洲空間運轉中心等待登陸結果的德國聯邦參議院議長福爾克爾·布菲耶表示,“菲萊”成功著陸具有劃時代意義,登陸看似容易,但“是個奇跡”。
  歐航局高級科學顧問馬克·邁克考格林認為,仔細研究67P將收穫豐碩成果。
  N ASA:“突破性時刻”
  美國航天局(N ASA)12日說,人類探測器首次登陸一顆彗星,這是人類太空探索歷史上的“突破性時刻”。
  “我們祝賀歐洲航天局(探測器)今天成功登陸彗星。這一成就代表著探索太陽系的一個突破性時刻,也是國際合作的一個裡程碑。”美國航天局副局長威廉·格斯登美爾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太空探索偉大的一天。”
  格斯登美爾表示,歐航局“羅塞塔”探測器所收集的數據將成為科學界和全世界的“寶庫”。
  他說,彗星和小行星這些太陽系中的小天體,有助於人們瞭解太陽系的形成過程,併為推進太空探索提供機遇。美國航天局接下來將通過研究近地小行星進一步探索太陽系,包括發射名為“O SIR IS-R Ex”的探測器執行小行星採樣及返回任務。
  格斯登美爾還透露,“羅塞塔”攜帶美國航天局的3個儀器,用於繪製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的彗核,並尋找水的痕跡。“我們很榮幸成為這個歷史性日子的一部分,並期盼著接收寶貴的數據”。 林小春  (原標題:“菲萊”登陸彗核好像沒抓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dvwpsth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